查看原文
其他

WeChat ID tsldy2016 Intro 原创为主,以图文形式诠释老电影内涵。主要栏目有“图说经典”、“作品赏析”、“电影之旅”、“音像咖啡”,“影事资讯”等。 (本文为原创,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本公众号。谢谢!)   日前接到李慧颖同志电话,她说在张莹同志逝世四十周年之际,朋友们想给张莹同志出一本书,以寄托对他的思念,她问我可否写篇短文。我二话没说立即应承。今日提笔已过半月,这半个月里我又重看了一遍《董存瑞》影碟,张莹同志的音容笑貌又现眼前,活生生如同昨日。我感叹良久,这岁月怎么会那样无情,这样一位好人这样一位优秀的电影艺术家,怎么就会英年早逝? 我和张莹同志相识、相交是在1955年,共同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《董存瑞》。那时我还年轻,第一次迈进电影厂大门,第一次上银幕,心里有说不出的空涩和恐惧。尤其是在第一次看完试镜样片以后,我的自信心完全被击碎,我不相信我这样一个身材矮小,貌不惊人的人能扮演英雄董存瑞。我郑重向导演郭维同志提出,我要退出。要求回到部队文工团去。这时,有两个人走向我,他俩成了我的精神支柱,一位是导演郭维,一位就是张莹同志。郭维导演像师长,谆谆诱导,启发调动我的创作信心。张莹同志则像位大哥,给予我极大的关爱和鼓励。那时张莹同志已近30岁,在《赵一曼》、《白毛女》等许多影片里扮演过重要角色,在我眼里,他已是一位优秀的大演员。与他相交虽感荣幸,但也有些胆怯,尤其在我推动创作信心想打退堂鼓时,更不敢与他亲近,但他却热情地走向我。一天,他走进我的宿舍,亲切地问我:“听说你不敢演想回去?”我胆怯地说:“我长的太难看了,根本不像董存瑞。”我坦言:“看样片,我第一次看到自己这么难看。”他又大笑不止,他说我是不习惯看样片。他真诚地说:“我看你不难看,笑起来很可爱,大家都说你身上有股劲儿很像董存瑞,你应该有信心,不要歇气。“他像个大哥,亲切、诚恳、推心置腹,认真分析我的长处和不足,真诚地相信我一定能演好董存瑞。他和郭维导演的谈话像两支催心剂给了我极大的支持,加上全组演员们的友爱信任,使我打消了顾虑,勇敢地投入到创作中去。 在排练过程中,为了让大家真实地生活在董存瑞那个年代气氛中,摄制组让大家每天穿上戏里的服装,并要求大家不许喊演员本名,只准叫剧中的人名,因此,人都叫我“四虎子,董存瑞。”我也叫他们“郅振标、牛玉和、连长、指导员……”越叫越亲切,越叫人物关系、感情越近。在我眼里,张莹就是赵连长,他高大魁梧,充满英雄气概。他就是董存瑞的引路人、保护人,也还是董存瑞人生路上的表率。因此戏里戏外,我对张莹同志都充满敬爱。 在《董存瑞》影片中,有许多揭示董存瑞与连长性格和任务关系的重场戏。如“向连长蘑菇要求参军”、“与牛玉和摔跤比武”、“行军路上嫌子弹少找连长讨说法”、“长城阻击战一无缴获遭连长批评”……等等。我和张莹同志经常一起研究彼此的关系=性格和展现手段。最令我难忘的是“赵连长批评董存瑞”一场戏。长城阻击战中董存瑞见到日本鬼子,恨不打一处来。十发子弹一转眼全放光了。战后评比,王海山最厉害,打死了日本兵还缴获了一挺重机枪。就连致振标也缴获了一把刺刀,董存瑞一无所获。白白消耗了十发子弹。赵连长气得没办法把董存瑞叫到连部。开口就问:“这次战斗你打了几发子弹?”董存瑞哪里还敢说话。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“十发”,赵连长怒吼了一声:“大点声”董存瑞这才仰起头以一种“好汉做事好汉当“的架势大声说“十发”。劈头盖脸把董存瑞狠“撸”了一顿,董存瑞第一次连长这么生气,批评起来不露半点情面。他实在招架不住了。终于委曲地哭关说:“我可是一个心眼想打鬼子!”赵连长仍不饶:“你怎么就不多长一个心眼?”董存瑞羞愧难当无地自容,眼泪再也止不住了,呜呜大哭。赵连长望着自己心爱的战士伤这个地点,心里又疼又爱。他想如果不是战争,像四虎子这个年纪的孩子还在母亲身边转呢。可怎么表现这“又疼又爱”的感情?张莹想到应递给他一块手绢。可这手绢又怎么递法?最后张莹是把手绢从背后递过去,真是精彩极了,他不回头,只是背着手让手绢在“四虎子”眼前晃。四虎子正哭到伤心处,只见泪眼前一道白光在晃,定晴一看,是连长的手绢,这心就热了,连长这么狠的批评是恨铁不成钢啊,他这手绢分明还是爱。他咬咬牙,接过这手绢。这一送一接,两个战友的情爱表现得已是淋漓尽致。 我初拍电影,很不习惯拍电影的分镜头拍摄法。演话剧讲的是同台演员间的情感交流,一句台词,一个眼神,就沟通了人物间心的桥梁。可是拍电影不能总拍中全景,还要拍近景或特定,这近景、特写恰恰切断了演员之间的交流,这时演员的交流对象变成摄影机或是灯光架。老演员自然不怕,仍能自由发挥,但我一时间就不能适应。每当拍我近景特写时,我的眼神都是空的,因为我捕捉不到交流对象。令我感动难忘的是张莹同志这时总是站到摄影机旁,他轻轻地说:“看着我,同我交流。”于是他富有感情地说我期待的台词,这时我就热血沸腾了。激情犹如神助,眼睛也能放出光芒。 几十年过去了,总也忘不了他站在摄影机旁,心甘情愿地辅助一个新人新戏。 1956年,我和张莹同志出席过多次《董存瑞》的上映仪式。应热情观众们的邀请,我俩总要表演一次,送接手绢那场戏,每一次我们都很认真,观众的掌声也异常热烈,以后我俩就各奔东西,再不曾见。 1957年,我听说郭维导演被打成右派,我的心很疼、很疼!又过了不久,听说张莹同志也成了右派,还被放逐到北大荒去。我的心啊,几乎要碎了。 1969年,张莹同志终没有熬过“文革”劫难,他去了,永离了这个世界。 今天,当我重新回忆这几十年的岁月时,立在我眼前的张莹同志仍是一个铮铮硬汉。他在《董存瑞》中塑造的赵连长,在“小兵张嘎“中塑造的双枪侦察员罗金保等英雄形象已植根人民心中,历史的丰碑也将永远记载他为新中国电影事业所做的杰出贡献! 张莹同志在《董存瑞》外景地 《董存瑞》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